文学苑
我爱“写意山水画”
发布时间:1429263480000 发布人:泰安市老年大学

作者:徐斌

       自一OO九年参加市老年大学学习至今,已五年多了。其中学了一年的写意花鸟,觉得局限性较大,就改学写意山水,慢慢入了门,感到写意山水,上山下河,攀树赏花,泼洒随意,挥斥自由,很有一种海阔凭鱼躇、天高任鸟飞的意蕴。于是,我欢喜异常,安下心来,一学就到了今日。


       我国的写意山水,重在意境。有了意境如何表现出来,则要有一定的绘画技艺功底。成年人,尤其是老者,风风雨雨几十年,生活经历都较丰富:跌跌宕宕数十春,眼光境界都比较开阔,形成绘画意境,不算难事,但要想真正表达出来,却不是“一挥而就艿的事。这就要在绘画技法上苦下功夫。如何布局,如何用笔,如何着墨,都要认认真真的思考和反反复复的练习,不可能一上来就能“挥洒自如”“无羁奔放”。在跟李岱石老师学画石头时,他在画纸的中央画了一块大石头,要我比着画。这块大石突兀于纸的中心,给人一种拔地通天的感觉。李老师的笔力太高超了,而我的画艺太低下了。我着实不敢在它周围再模仿着画。

       于是,我把它挂在墙上,端相了又端相,琢磨了又琢磨,一褂就是两年,后来,画艺有所长进了。进入研创班,在陈明老师关于“山水画不同于风景画,山水画重在意境”理论的指导下,受到很大启发。于是,我再端相这张大石头画面时,渐渐浮现出新的意境:在大石周边添了几个小山头,大石顶端细心地画上一位登高望远意气风发的青年,而在石的远方则画了几笔无边无际的波浪和几点白帆,形成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项我为峰”的辽阔壮美的画面。友人看了十分欣赏,非要拿走不可。我忽然一阵高兴,我想终于有人向我求画了,说明我真有进步了。但嘴上却谦逊的说:“画的太糟糕了,怎么拿得出门去呢?力在他的一再坚持下,也只好顺水推舟了。

       随着画艺的长进,平时脑海里积累的众多唐诗宋词意境也在不知不觉中流润到画面上来。于是又慢慢画了“洞中方七曰,世上已千年一、“吁噫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茅屋破秋风,诗圣发悲声”、“东岳古柏翠,三坊石门红”以及“海上有仙山,

       飘渺云海间。秦王欲长生,琅琊去求仙”等画幅。有的参加了展览,有的则被亲友取走。于是,参展与赠友,成了我绘画的动力。友人问我,你年近八旬还如此努力,一定有不少感受吧。于是我题诗一首送他:

    腾云驾雾遂群山,穿花随柳过前川。

    悬崖处处点春色,深潭悠悠映秋颜。

    刚从楚湘拜屈子,又谒绝唱司马迁。

    东坡李杜方唱和,五柳荫里慕陶潜。

    我欲因之梦五岳,名山大川绘笔端。

    诗情画意无限爱,与君返璞归自然。

       这就是说,绘山水画就是旅游,就是游览于高山大川之中,幽悠在古迹名胜之内,赏不尽的风光,品不完的美景。绘山水画还成为与古人古诗心灵交汇的平台,深入体会古人写诗时的感受,具体感知诗词大家们高超的艺术境界。对“诗书画同源”有了进一步的领悟。

       绘画确实又促进了我对古诗词的进一步学习,同时,绘画的兴奋又带来了我写诗的高潮,经常半夜披衣起,灵感冲心扉,振笔敲诗句,意境展胸颐。某日在绘画中,我忽然感到正在与古人同游,步行于汶河柳岸,跋涉在五岳之间,于是,我又萌生了描写泰山景致的冲动,连夜写出了“东岳百录赞刀一百三十句长诗,并与“闲云野鹤书画社”的志同道合者相约要画出“泰山一百O八景”连绵图幅。现在已按诗意画成了十余景。并在内部做了展示,鼓起了新一轮的写诗绘画高潮。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生于泰山,养于泰山,应为歌颂宣扬泰山的壮美尽一份绵薄之力。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成绩,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有人问我:你这样勤奋绘画,是为了卖钱么?我写了四句话作答:“铜臭之事君莫谈,长存仁心水淡然,青山绿水本无价,留得浩然诗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