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安市老年大学按照“开门办学、资源共享、面向基层”的定位,坚持打造“没围墙的老年大学、家门口的老年教育”,注重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打造辐射城乡的办学网络,扩大资源供给,全方位推动基层老年教育普惠性、规范化发展。
搭建“三条纽带”,引领基层办学新方向。加强与基层老年大学的联系协作,搭建“理念先行、政策导向、平台保障”三条纽带,在全市营造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形成了“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办学格局。一是理念先行。率先提出“建设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理念,并确定为全市老年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创建基层老年教育示范校,树立老年大学高质量教育标杆,助力城乡社区老年教育规范化发展。二是政策导向。联合10个部门单位,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全市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要求“探索老年大学区域一体化办学机制。发挥市、县级老年大学在办学上的资源优势,加大与各级老年开放大学合作力度,示范引领区域内各类老年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措施》为推进基层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助力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三是平台保障。充分发挥市校“教学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人才输出基地”的重要作用,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制度,将市校教师资源面向全市老年大学开放,确保基层老年大学保持良好的办学质量和生命力。常态化开展全市老年大学校长及业务骨干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对包括各基层分校、社区学校负责人在内的各级各类老年大学业务骨干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老年教育工作队伍把握新形势、推动新发展的能力。
联合“三类资源”,谱写基层办学新篇章。践行开放、融合、共享理念,联合社区、高职院校、社会力量三类资源,突出合作领域的广泛性和多样化,扩大老年教育辐射面。一是推动“党建领老、教育惠老、文化养老、快乐享老”新发展。联合社区开展合作办学,与属地社区金山社区联合成立泰安首家“社区文联”,开展文化惠民、送文化进基层等系列活动,促进社区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加强社区老年教育的普及。与嘉和新城、华新等社区合作建立分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缓解周边居住老年人的学习需求。鼓励“学有所成”的学员骨干“反哺”社会,在学员中挖掘文艺骨干和积极分子,通过推荐、委派等方式,担任社区教学点和文化艺术团体负责人,做基层老年教育的“传播者”,推动基层社区文化提质增效。二是探索多元化的基层老年教育发展路径。优化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推动“教、养、医”融合发展,加强与地方医养中心合作,建立山东省泰山医院、泰山医养中心等分校,丰富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市军休所、美术馆、泰前办事处、泰安监狱、新华书店、房产企业等开展联合办学,让更多老年群体享受到便捷、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形成“多点开花、充满活力、均衡发展”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格局。三是深化与驻泰高校及职业院校合作共建。践行开放、融合、共享理念,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先后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合办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坚持“工作联动、学校联建、人才联育、活动联办”的工作思路,实现互惠共赢、良性互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各高职院校加大资源开放共享力度,通过选派教师、开展培训等方式向老年大学提供优质师资力量与课程资源。
打造“社区月课”,创新教育服务新模式。积极探索走出校园、服务基层的新途径,创新推行“社区月课”教育服务新模式,不断推动“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建设再上新的高度。一是坚持“循环式”服务。通过社区分散办班、定点集中培训等方式,按照“一月一课,循环开课”原则,定期组织专家学者走进定点社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送学上门”。二是打造“清单式”课程。以满足老同志差异化、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为导向,采用“按需点单、定制课程、送学上门”方式,实现“精准教学”。三是实施“嵌入式”办学。推动优质老年教育资源根植社区、融入社区、服务社区,促进融合发展。目前,全市老年大学已在广生泉、九女山等社区循环开课120余次,辐射带动周边老年人就近就便参加学习万余人次。参加活动的老同志们纷纷表示,社区月课内容干货满满、形式灵活多样、让人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