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
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0:36发布人:泰安市老年大学

社区老年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宋天骄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老龄人口巨增,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把所有老年教育都放在政府主办的老年大学里,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遍布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实现了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但尚存不少问题,在“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双重挑战下,我国老年教育亟须克服短板并走向全面提升,处理好做“强”老年大学与做“大”社区老年教育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社区 老年教育 创新发展

一、关于社区老年教育的背景与定位

社区老年教育作为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结合体,是实现终身教育的关键一步,是响应国家号召、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一)老年教育是我国目前国情体系的重要阶段,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据联合国预测: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将有5亿人口超过60岁,将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以山东省为例,山东是全国老年人口最多、进入老龄社会时间较早、老龄化程度较高、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较重的省份。在老年人口激增、人口老龄化急剧发展的背景下,以社区为依托,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探索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的路径和模式,构建社区老年教育体系,将会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内提高老年教育参与率的发展走向。

(二)社区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重要目标指向,推动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在为促进老年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制定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将“优先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完善基层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列为主要任务,这给老年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带来一定启示,在今年泰安市“两会”中,我们也收到了三份关于老年大学建设、老年教育发展方面的政协委员提案,这也折射出当前群众对老年大学关注度的不断升温,老年人对学习知识技能的标准有了更高的需求。坚持“开门办学、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注重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将办学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整合资源,以点带面,坚持在创新办学模式上走在前列,做好示范带动作用。

二、关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地位和特点

目前全国各地市社区模式下的社区老年教育多为社区工作人员以组织系列活动为目的,而组建的临时性训练队伍。其基本形式就是把散落的老年人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开展以娱乐性、休闲性为主的集体活动,没有学历、工作背景等条件要求,教学上没有层次之分,体现的是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乐”。

(一)加强社区老年教育是弘扬先进文化、活跃社区文化的补充,也是现代“居家养老”形式的有益补充。老年人通过社区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实现自身价值,满足了强烈的自我展示欲;另一方面又能发挥余热,服务社会,促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组织发动老年大学学员回到所在社区“反哺”,担当起社区老年教育的“传授者”,把书画展、摄影展等从学校办到社区,把歌舞、拳剑、戏曲等从教室学练到广场演出,成为弘扬先进文化、活跃社区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力军,潜移默化地影响社区成员健康文明的生活,影响带动左邻右舍的老年人积极参加终身学习。除此之外,从服务体系来看,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占了90%,机构养老仅占10%,中国最原始、传统的居家养老习俗得以一脉相承,为广大国人认可和接受,整合资源,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为构建现代医养教的“多元归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践提供了有益补充。

(二)加强社区老年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时代下的各种挑战时,针对老年人群因人而异的做好引导工作,可以更好地促使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展其所长,服务社会,因此做好社区老年教育对国家社会发展起着诸多利好因子。首先,可以让曾长期为党和国家建设流过汗、出过力的老同志,在晚年之际通过在社区对老年教育的学习,体验快乐、实现梦想、重获价值,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其次,通过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成功转变社会角色,使之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志,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能力优势,与社会共融,与时代同步伐,从而凝聚他们的力量为社会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应有之义,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同时,如何通过老年教育使相互关联着的特定家庭和人群的老年人安享晚年,让这种社会关系状态的辐射范围扩大,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从而为中青年,也为下一代的成长和全社会的稳定打下基础,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当前,推进老年教育社区化,借助社区教育的丰富资源以及时间空间上的可及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人际关系的互动性的特点,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改善邻里关系,增强老年人社会交往,从而提高了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社会基层的和谐稳定创造了条件。这是学校老年教育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是切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基础。 

另外,从管理工作的层面,社区老年教育还具有以下功能:有助于保障老年人教育学习的范围更加广泛,体现社会的包容与公平;有助于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区、精神家园建设;有助于老年人快乐学习享受学习,以利实现教育终极目的;有助于老年人“再社会化”,促进积极老龄化及完善人生;有助于节约老年教育成本,促进老年教育效益最大化。

(二)科学把握社区老年教育的特点

现阶段社区老年教育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深刻理解到目前的老年人群随着人生阅历的差异,是一个差异性极大的群体,承认差异,包容差异,让老年人在社区这一载体下,各展所长,各得其所,共存共荣;挖掘、发挥及利用地缘相近、邻里互动的文化内涵特点,迎合老年人晚年回归社区、建设精神家园的意愿需要;利用社区这一载体,充分调动、发挥社区底层老年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老年人广泛性、参与性、普惠性、公平性的特点。

当我们走进社区,就不难发现,社区老年教育有一个重要区别于传统教育观念支配下课堂面授教学的模式和格局,呈现为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含有教育内涵的交流、对话,这种学习越来越接近于教育的本质即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模式,更具社区老年教育的独特优势。

三、关于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

社区模式下的老年教育发展至今,尚未成熟,影响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缺陷与不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三个“单一”教学科目单一,社区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单一,专业太少在社区教学点主要是以唱歌、跳舞、书画这三大类休闲科目、为广大老年人最容易接纳的为授课内容,不能满足社区老年人多种多样多层次的学习需要和精神需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上采用学校开班、老师进教室向学员授课这种普通常规的办学模式,无明显的互动与交流;参与人群单一,多为没有主动受教育的意识的单一专业爱好者,为了满足单一需要而到社区参与到老年教育中。

2.三个“不够”教授课程专业性不够,课程没有基础理论作支撑,社区老年学校的教材则几乎没有可用教材,边编边教边学,缺乏系统性,导致学员的知识的覆盖面还不够;学员稳定性不够,学员凭一时兴趣而学习,不愿被某一个专业的学习禁锢住,导致学员流动的变动性大;宣传重视度不够,在社区发展老年教育、创办老年学校是一项新生事物,社区领导与工作人员或多或少存在等待观望的思想,在社区远没有形成社区重视以及老年人迫切需要接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3.三个“困难”资金困难,在专业教师课酬的支出,参加活动或组织活动的经费支出方面资金较为缺乏;场地困难,社区的教室配备简单,教室排练用地紧张,校舍数量、面积过小,容纳人数少,成为招收学员和增加专业课程的主要瓶颈,无法达到教学的条件;师资困难,社区老年教育的最大缺陷体现在没有专人负责规划管理,没有专业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进而导致开设课程受限。

四、关于社区老年教育的途径和模式

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步伐近年来越来越快,泰安及各县市区老年大学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涌现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初步形成了若干具有本地自身特点、适合社区老年教育学习需求的路径与模式。主要就是:以老年大学(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服务为契,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提高;依托老年人成立的学习社团,推进老年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成为社区老年教育的基本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老年网络学习、远程教育,成为社区老年教育新的生长点;依托养老托老机构,积极推进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融合发展,成为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形式。  

(一)积极推进老年学校教育,形成社区老年学校教育模式。这是常规的老年教育模式,也是必须坚持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优点是教育学习特点鲜明,软硬件设施比较好,管理制度比较规范,教学质量比较高,文化氛围比较浓厚,师生人际互动交往,深受老年人青睐,是老年人接受教育、参与学习的好去处。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与驻泰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合作,先后赴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泰安技师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对接开展老年教育的相关事宜,着力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合办老年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市级老年大学在办学模式示范、教学业务指导、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教学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校在场地、师资、科研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在职业院校设立老年大学分校、校区的合作办学形式,坚持“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原则,力求老年大学与职业院校兴办老年教育上促进协同方面取得突破,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

(二)培育发展学习社团,形成社区团队学习模式。这是深受老同志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在社团中能充分体现老年人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年人由被动到主动迁移,有利于发挥老年人自主学习的主体性、自觉性、能动性,更能体现社区老年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学习优势。

我们一直以来精心打造老干部“初心”文体联盟,广泛推行“党建+社团+正能量”模式,联盟队员遍及泰城各个基层社区,各活动队在活动演出、展示银龄风采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社区老年人参与到文化教育活动。目前,联盟共吸纳市老干部合唱团等14支校内外老干部文体队伍,总成员达到1500余人,此外与泰前街道办事处合作建立了“泰安市老干部‘初心’文体联盟培训基地”,为街道所辖小区的老年人口为提供了学习平台。岱岳区老年大学葛业森同志,退休后成立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艺术团,积极发挥“传、带、帮”作用,帮助社区、村组建文艺团体15个,培养文艺骨干50余名。老年学校社团与老年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了社区老年教育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扩大基层老年教育活动供给。

 (三)推进数字学习,形成老年网络学习模式。这是在信息化急剧发展推动和疫情期间加强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启发下应运而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新媒体技术,借助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方法,将微课纳入老年远程教育,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深度融合。利用网络开展老年远程教学表现形式多样化,能够让老年人随时随地、灵活有效、由个人掌握学习主动权、 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个性化学习,帮助老年人开展网上学习、休闲娱乐等活动。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依托各类在线课程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创新搭建文化养老“云”平台。接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网上老年大学”平台,搭建老年大学“空中课堂”,以实际行动践行“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灵活运用QQ、微信、钉钉、美篇等软件平台,通过直播上课、录制上传音视频、在线答疑、在线布置作业等多种方式,义务开展网上教学和辅导工作,确保正常教学进度。截至目前共制作上传书法、国画、漫画、诗词、古筝、二胡等线上专业课25项,含82集课程,累计点击观看达79.6万余次,赢得了老领导与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四)适应社区养老改革,创新社区养教结合新模式。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地市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办学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托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行老年公寓办学,不断探索适合公寓老年人学习、健康、娱乐、活动的新路子,坚持“养教结合、学养互为、乐龄乐活、快乐人生”的老年教育理念,实施“养教结合”终身学习工程,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截至目前,我们正在着力推动老年教育—医养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与市中心医院、泰山医养中心开展合作,去年在泰山医养中心挂牌成立老年大学分校,扩宽了“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向老年大学“医养教结合、多元化办学”迈出了关键一步,助力“医养教结合”,构建养老及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新模式。